在藥物研發(fā)的漫長征程中,精準識別化合物的作用靶點是洞悉藥物作用機制、評估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傳統(tǒng)的化合物釣靶方法存在諸多弊端,諸如操作繁瑣復雜、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在標記過程中可能會對生物分子的天然狀態(tài)造成干擾,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CETSA技術的橫空出世,為解決這些難題開辟了新的路徑。該技術能夠在近乎生理的條件下,深入研究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為藥物研發(fā)以及基礎生物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CETSA技術的原理
蛋白質的穩(wěn)定性與其復雜的三維結構緊密相連。小分子化合物與蛋白質的特異性結合常常會誘導蛋白質的構象發(fā)生改變,進而對其熱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當小分子與蛋白質成功結合后,會使蛋白質的結構更加穩(wěn)固,在受熱環(huán)境中更不容易發(fā)生變性。這種因小分子結合而導致的蛋白質熱穩(wěn)定性變化,成為了CETSA技術的核心檢測指標。
CETSA技術的操作流程是先對細胞或組織勻漿進行不同溫度梯度的熱處理,而后借助蛋白質分析技術,如蛋白質印跡法、質譜技術等來檢測目標蛋白質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含量或者豐度變化情況。倘若目標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那么在較高溫度下,相較于未結合小分子的對照組,實驗組中該蛋白質的含量下降幅度會相對較小,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熱穩(wěn)定位移現(xiàn)象??蒲腥藛T通過深入分析這種位移的程度和特征,就能夠判斷蛋白質與小分子之間是否存在結合以及結合的緊密程度。
CETSA實驗流程
首先,需要挑選合適的細胞系進行培養(yǎng),并且要確保細胞始終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接著,將細胞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組中加入待研究的小分子化合物,而對照組則加入等量的溶劑,比如DMSO。化合物的處理濃度以及處理時間需要依據具體的實驗要求進行優(yōu)化調整,以此保證小分子能夠充分地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發(fā)生相互作用。
對處理后的細胞進行消化、離心收集操作,隨后用緩沖液進行重懸。把細胞懸液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別放置在不同溫度(一般設置范圍為37℃ - 65℃,溫度間隔為2 - 5℃)的水浴或者金屬浴中進行熱處理,熱處理的時間通??刂圃? - 10分鐘。熱處理結束后,要迅速將樣品放置在冰上冷卻,以此終止蛋白質的變性過程。最后,通過離心去除細胞碎片,收集上清液,用于后續(xù)的蛋白質分析工作。
蛋白質分析
從上述上清液中取出適量樣本,加入上樣緩沖液,接著進行SDS - PAGE電泳,以此來分離蛋白質。電泳結束后,把蛋白質轉移至固相膜上,并用封閉液封閉非特異性的結合位點。隨后加入針對目標蛋白質的一抗,在4℃的環(huán)境下孵育過夜,使一抗與目標蛋白充分結合。之后用洗滌緩沖液清洗膜,再加入相應的二抗,在室溫下孵育1 - 2小時。最后使用化學發(fā)光底物顯色,通過成像系統(tǒng)觀察并記錄不同溫度下目標蛋白質條帶的強度,以此來分析其熱穩(wěn)定性的變化。
質譜技術(Mass Spectrometry)
在大規(guī)模蛋白質組學研究中,質譜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將上清液中的蛋白質提取出來并進行酶解處理,從而得到肽段混合物。運用液相色譜 - 質譜聯(lián)用(LC - MS/MS)技術對肽段進行分離和鑒定。通過分析不同溫度下目標蛋白質對應肽段的豐度變化,來評估蛋白質的熱穩(wěn)定性。質譜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同時檢測多種蛋白質,這對于發(fā)現(xiàn)新的潛在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運用相關軟件,如ImageJ用于處理Western Blot數(shù)據,專業(yè)的質譜分析軟件如MaxQuant等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量化分析。計算不同溫度下目標蛋白質的相對含量,并繪制蛋白質熱穩(wěn)定性曲線。通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曲線,判斷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強弱程度。
CETSA技術的應用領域
在藥物研發(fā)的早期階段,CETSA技術可用于篩選小分子化合物的潛在作用靶點。通過對細胞內大量蛋白質的熱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找出那些與化合物結合后熱穩(wěn)定性發(fā)生顯著變化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便是潛在的藥物作用靶點。后續(xù)通過進一步的驗證實驗,能夠確定這些靶點與藥物活性之間的關聯(lián),為藥物研發(fā)指明清晰的方向。
藥物作用機制研究
明確藥物的作用機制對于優(yōu)化藥物設計以及開發(fā)全新的治療策略來說至關重要。CETSA技術能夠研究藥物作用后細胞內蛋白質組的熱穩(wěn)定性變化情況,從而揭示藥物所影響的信號通路和生物學過程。例如,在抗癌藥物的研究中,通過分析藥物處理后癌細胞內蛋白質的熱穩(wěn)定性改變,能夠深入了解藥物是如何干擾癌細胞的增殖、凋亡等關鍵過程的。
藥物安全性評價
藥物的安全性是臨床應用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考量因素。CETSA技術可用于評估藥物的脫靶效應,也就是藥物與非預期靶點的相互作用情況。通過對比藥物在正常細胞和病變細胞中的蛋白質熱穩(wěn)定性圖譜,找出在正常細胞中被藥物非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進而預測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
蛋白質-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在基礎生物學研究領域,CETSA技術可用于探究細胞內各種蛋白質與小分子,如代謝產物、信號分子等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研究代謝物對酶活性的調節(jié)機制時,科研人員可以通過CETSA分析代謝物存在與否時酶的熱穩(wěn)定性變化,從而揭示代謝調控的分子基礎。
眾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蛋白質功能異常密切相關。CETSA技術可用于研究疾病相關蛋白質的熱穩(wěn)定性變化以及與潛在治療靶點的相互作用。以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為例,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患者細胞或動物模型中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如tau蛋白、α - 突觸核蛋白等的熱穩(wěn)定性,來探討蛋白質錯誤折疊和聚集的機制,為開發(fā)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CETSA技術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CETSA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之一在于無需對小分子化合物或蛋白質進行標記,這就有效避免了標記過程可能對生物分子結構和功能造成的干擾,使得實驗結果能夠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蛋白質與小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細胞或組織水平檢測
該技術能夠直接在細胞或組織勻漿中開展實驗,很好地保留了細胞內復雜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和生理環(huán)境。與體外重組蛋白實驗相比,具有更強的生理相關性,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
高通量潛力
當CETSA技術與質譜技術相結合時,可以同時對細胞內大量蛋白質進行分析,實現(xiàn)高通量篩選小分子化合物的潛在作用靶點。這有助于科研人員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藥物作用的分子機制,加速藥物研發(fā)進程。
CETSA技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化合物釣靶方法,在藥物研發(fā)和基礎生物學研究領域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它通過檢測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結合后的熱穩(wěn)定性變化,為研究蛋白質 - 小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種簡便且高效的手段。盡管當前該技術仍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但隨著技術的持續(xù)改進與完善,以及與其他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發(fā)展,CETSA有望在未來的生命科學研究和醫(yī)藥領域發(fā)揮更為關鍵的作用,為新藥研發(fā)和疾病治療帶來全新的突破。
研錦生物可以利用基于靶點或小分子結構的藥物設計方法,對可購買化合物、天然產物等數(shù)據庫進行虛擬篩選,并獲得潛在活性的化合物列表供進一步活性實驗確證。面向制藥企業(yè)和科研院所,可提供一站式的早期藥物研發(fā)服務,包括虛擬藥物篩選、先導優(yōu)化、靶標預測、 動力學模擬等,涉及小分子化學藥、生物藥、中藥等多種新藥類型,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藥物發(fā)現(xiàn)服務
Yangenebio對于中藥及小分子藥物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術服務體系:
武漢研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anGeneBio)提供產品:
1,天然產物、中藥、代謝物等化合物靶點發(fā)現(xiàn)及SPR親和力驗證解決方案:
1)中藥/復方的有效成分高精度鑒定,網絡藥理學分析及SPR驗證互作;
2)化合物釣靶(標記法):ABPP釣靶(特異性強,重復性高,細胞水平釣靶);
3)化合物釣靶(非標記法):Lip-MS/CETSA(細胞、組織裂解液水平釣靶);
4)SPR/MST/BLI/ITC/DSF等策略檢測分子間親和力;
5)藥﹣靶結合位點分析(Lip-MS+分子對接鑒定純蛋白與化合物互作位點);
6)蛋白-蛋白結合位點分析(交聯(lián)質譜+分子對接鑒定2個純蛋白間互作位點);
7)ABPP-WB/CETSA-WB 在細胞水平鑒定藥物與靶點蛋白互作分析;
8)提供真核、原核蛋白表達純化服務;
9)提供定制化基因敲除細胞模型驗證藥物活性;
10)基于分子對接等策略提供化合物高通量虛擬篩選技術服務;
11)提供蛋白、抗體芯片篩選服務:磷酸化抗體芯片,炎癥因子蛋白芯片等檢測服務;
12)提供Olink多因子蛋白組學檢測服務。
2,提供重組活性細胞因子產品:應用類器官培養(yǎng)、完全培養(yǎng)基添加劑、干細胞培養(yǎng)、細胞治療等領域。
3,提供分子互作儀、細胞電轉儀、蛋白純化儀、核酸合成儀及純化儀等設備。